夏至時節,天氣潮濕悶熱,細菌活躍,人體免疫力也會有所下降,加上人們的生活起居不規律,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所以,這個時節,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下面一起來看看,夏至節氣,我們應該注意預防哪些疾???
夏季,暑熱外蒸,此時人體腸胃薄弱,加之飲食不干凈,或太過貪涼,很容易造成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具體如下:
在購買食品時,尤其是魚、肉類,要注意是否新鮮。
烹飪時,灶具和餐具要注意消毒,生熟食品用的灶具要分開。生吃的蔬菜水果要洗干凈。
盡量少吃外賣,放在冰箱里保存的飯菜,從冰箱里取出來加熱后再吃。

隨著溫度的升高,人們穿衣逐漸減少,使皮膚暴露在外,而潮熱的天氣使細菌、真菌、蚊蟲的繁殖能力不斷增加,加之紫外線增強等因素,致使患皮膚病的幾率大大提高,比如:濕疹、蕁麻疹等。盡量選擇棉質寬松的衣物,汗濕的衣服及時清洗,內衣和襪子分開清洗。
涼席等夏天的床上用品要洗干凈。
要保持休息規律和飲食清淡,盡量少吃辛辣油膩食物。

夏至時節,很多人會選擇在冷氣充足的室內,這也會帶來健康隱患——空調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氣環境,無形中給心臟增加了負擔。第二,冷熱交替,細菌很容易利用開張的毛孔進入人體內而引起感染。開空調納涼時,應自覺把溫度調到適中,使之與室外溫度相差不大(一般相差不超過5攝氏度),以避免進出時遭受強烈的氣溫變化。
在室內感到涼爽的時候,為了加快血液循環,可以站起來活動一下四肢和身體。

熱傷風,發病時一般沒有冷的感覺,會有發熱、頭脹、鼻塞、喉嚨痛、咳嗽、痰黃稠等癥狀。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睡眠。
增加瘦肉、蝦、牛奶、蛋類、豆制品、新鮮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
注意多喝水,室內經常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新鮮。
中暑多由于長時間處于溫度過高、缺水的環境中所致,可能出現頭暈、頭疼、身體虛弱、肌肉痙攣、惡心、嘔吐、昏迷等中暑癥狀。

應減少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外出,應準備好帽子和太陽傘。
感覺熱的時候,最好用自然風和地面灑水的方式降溫,忌空調直吹。
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很容易導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緩慢,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幾率,從而誘發腦中風。另外,很多人喜歡把空調溫度開得很低,室內外溫差大,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基礎病的患者,進出房間難以適應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腦血管頻繁收縮、舒張,容易出現腦部循環障礙,發生腦中風。炎熱的天氣,常令人煩躁易怒,進而導致血壓驟升,誘發腦中風。

即使“不渴”也要喝水,還可適當飲用一些防暑祛濕的湯水,如:綠豆湯、冬瓜祛濕茶等。
適當午休,炎熱天氣,老年人夜間的睡眠質量相對下降,短暫的午睡可以補充睡眠。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
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不要擅自減藥、停藥。確實需要減藥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調整情緒,保持寧靜平和的心態非常重要。
- 特別警惕中風先兆,當出現一過性的頭痛、眩暈,半身麻木或精神委靡時,應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