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病來襲前,都有一些蛛絲馬跡,只要提早識別并及時預防,就能避免嚴重的后果。比如:“小中風”就是腦中風來臨之前的“蛛絲馬跡”。
尤其是驚蟄節氣,腦中風也進入高發季,日常更要警惕“小中風”。小中風,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短暫發作的神經功能障礙,通常由局灶性腦或視網膜缺血導致,臨床癥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因為發作時間短,癥狀較輕,所以,叫“小中風”。而也正是因為小中風癥狀消失的很快,很多人在出現疑似癥狀時不以為意,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小中風有時會頻繁發作,每發作一次,會對腦血管造成一次損傷,如果不及時干預,約1/3患者會發展為腦中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J. Donald Easton教授等人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的論文指出,嚴格意義上不造成永久性腦實質損傷的TIA可能根本不存在,TIA所造成的危害也可能大于我們以往的認識。
研究表明:人體內大腦神經元是不能再生的,腦缺血1分鐘就可造成190萬個大腦神經元死亡,同時腦功能加速老化3周;缺血1小時可造成1.2億個神經元死亡,同時腦功能加速老化3.6歲。

研究發現,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越來越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哈欠反射。
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暈倒,但很快就會清醒。
突然眼前發黑,數秒鐘或數分鐘即恢復。出現黑蒙意味著視網膜短暫性缺血,這可能是由于顱內血流動力學改變或微小血栓經過視網膜動脈而引起的。

多是黑蒙的發展,表現為短暫性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大部分在1小時內恢復。
突然出現口眼歪斜,說話不利索、流口水。
突然出現一側肢體無力,如:拿不住鑰匙、開不開門鎖等。嚴格說來,這已是輕型中風,已出現了短暫性的偏癱,盡管持續時間短暫,仍應把其看做是腦卒中的先兆。

1、控制危險因素,尤其是三高人群,一定要注意監測血壓、血糖、血脂情況;按時、按量服藥。其中,高血壓患者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中西聯合用藥,以更好的平穩降壓。2、注意膳食均衡,嚴格控制鹽、糖、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4、戒煙酒:吸煙者或吸二手煙的人群發生中風的幾率是不吸煙人群的2倍。酒精則會促使血液中脂肪含量增高,增加動脈硬化風險;5、放松心情,盡量減少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
綜上,當出現了小中風的癥狀時,要及時就醫,積極根據病情做針對性治療,以避免出現更嚴重的腦中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