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12月21日)是我國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也是“數九”的第一天。此后天氣將更加寒冷。此時,人體也最為脆弱,極易突發一些疾病,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腦中風。

中風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體,易導致偏癱等一系列病后遺癥,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很大。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中風的致病因素!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隨年齡增長而風險愈高。統計顯示,45歲起風險增長明顯,65歲以上人群更顯著,而75歲以上發病率是45-54歲組的5-8倍。如:情緒激動可使血壓升高,血液粘度改變,血管薄弱處破裂或損傷,引發腦出血或血栓形成。

寒冷或炎熱等外部環境刺激會使血管收縮或血液粘稠度改變,進而誘發中風。以我國為例,中風發病率總體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特征。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中風的一項獨立風險。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時伴隨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和超重,這些都增加了中風風險。如果你有糖尿病,務必注意監測血糖。
高血壓
高血壓是誘發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控制好血壓能顯著降低中風死亡率;相反,私自停服降壓藥或不規律的降壓治療會使血壓波動加大,引發中風。

高血膽固醇
血液中膽固醇過度堆積很可能促使血栓形成,從而導致中風。
房顫
研究顯示,房顫患者中風風險提高5倍。當血液流經無規律亂顫的心房時,很容易形成渦流,極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當血栓流至腦血管,就會導致腦梗死。
心臟病
如冠心病、心力衰竭、擴張型心肌病、心臟瓣膜病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缺陷等患者,中風風險更高。

肥胖也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原因。因為肥胖者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容易患有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易損傷血管,引發血栓,從而導致中風。
吸煙酗酒
長期吸煙不僅會造成人體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還會導致機體凝血機制紊亂,誘發心腦血管病變,使中風風險增加1-2倍。經常酗酒則會導致高血壓、心房顫動等情況,容易發生缺血性中風。

食物中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會增加血膽固醇;攝入過多鹽分會增加高血壓風險;高卡路里食物會導致肥胖,這些都會腦中風的重要誘因。
缺少鍛煉
中風發生還與久坐,缺乏鍛煉有關。長時間不鍛煉的人,面臨超重、高血壓、高血膽固醇、糖尿病等病癥風險更高,更容易發生中風。因此,建議每天至少合理運動30分鐘。

抗凝藥物常被用來預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風發生風險。但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增加其風險性。因此,用藥應詳細咨詢醫師,確認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藥物,以及藥物的使用劑量。綜上所述,冬至將臨,中風進入高發期,除了要做好預防措施,也要格外注意以上危險因素,及時防控,降低中風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