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就立冬了,氣溫也越來越低,不少人由于適應不了氣溫的變化,出現各種健康問題,尤其是高血壓患者,比如:原本血壓控制的很好, 現在忽高忽低,波動很大,還會出現頭暈、頭疼等癥狀;

事實上,這些問題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而且,血壓隨季節變化的現象不僅存在于高血壓人群,也存在于正常人,這種變化是人對自然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過程。
天氣變化是引起血壓升高的首要原因。秋末冬初,氣溫低,晝夜溫差大,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后,體表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同時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水平升高,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血壓會逐漸升高。通俗點講,就好像過多的雨水流經狹窄的河道,河床壓力陡然升高。研究數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

秋季天氣干燥,人體消耗水分多,體內缺水,血液會變得粘稠,血流速度就會變慢,久而久之可能會導致血壓波動,容易出現血脂升高,血壓升高的情況。
秋冬是進補的好時機,很多人會抓住機會大吃補品、肉類進行食補。但這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許多滋補之品往往比較溫燥,無法消受。而且也會在無形中攝入過多鹽糖,導致血壓升高。秋冬季節,血壓升高,波動較大,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塞、腦出血、腎功能不全等。因此,秋末冬初,高血壓患者要密切關注血壓變化,做好日常預防措施,以防萬一。

建議一天中測量三次血壓,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這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了解病情。測量血壓需要注意:在活動以后應至少休息5分鐘以上,環境要安靜舒適,座椅適當,手臂與心臟位置等高。
低氣溫會使腦小動脈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增大,腦組織會因此缺血缺氧,容易發生腦卒中。所以,轉季時一定要根據個人體質來應對自然的變化,及時添加衣物,切忌一味強求“秋凍”。

堅持科學運動對調節血壓有很大好處,日常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比較溫和的方式,既能鍛煉身體又比較安全。切忌劇烈的運動,如快跑,容易使血壓驟然升高,引發腦出血。
高血壓患者要結合自身特點以清補為主,選擇一些既有豐富營養,又有降脂降壓作用的食物,切忌盲目進補。

秋冬血壓升高,應適時調整降壓藥的劑量。另外,有些患者會感到頭暈,這時可遵照醫囑聯合用藥。在此提醒:用藥治療是控制血壓的重要一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按醫生的指導用藥,不可擅自用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