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我們的財富,是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權利和追求的目標。在人類追求健康的歷史長河中,中醫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中,六味地黃丸則是中醫藥瑰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滋補腎陰的代表方劑,多年來深受大眾喜愛。但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人對它不甚了解,有時還會陷入誤區。下面小編列舉了服用六味地黃丸常見的7個誤區,希望能幫助大家深入了解六味地黃丸!
很多人認為六味地黃丸是“補腎”良藥,甚至將其當作“壯陽藥”。事實上,其主要作用于腎陰虛癥狀,如腰膝酸軟、耳鳴、脫發、健忘、遺精早泄等。

糖尿病大多是由于內熱熾盛,陰傷津虧,脾腎兩虛所致。本病主癥為口干舌燥,渴而多飲……根據辨證為腎陰不足,陰傷津虧,故以六味地黃丸滋陰補腎,輔以大麥冬、天花粉、肥知母、玉竹等以增加其滋陰潤肺生津的作用。
上述藥物,據報道對降血糖、尿糖有較好療效,涵之以玉米須更增強其降糖之功,有實驗表明,該藥能改善胰島素的抵抗作用。(來源:《六味地黃丸的藥理作用及臨床運用綜述》)
六味地黃丸,最早就是兒科用藥,兒科醫圣錢乙是最早利用六味地黃丸治療小孩“五遲,五軟”。所謂的“五遲,五軟”就是小兒2~3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而引起上述癥狀的主要原因是小孩先天腎精虧虛導致,六味地黃丸具有填補腎精,補腎功能。

生活中,很多人會認為六味地黃丸能補腎,是男性用藥,其實不然。六味地黃丸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三補三瀉,補藥用量重于瀉藥,是以補為主; 又以滋補腎陰為主。中醫講究,人體陰陽平衡,不管男女都可能出現腎陰虛的情況,都是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腎陰虛的主要表現:心煩易怒、手心出汗、失眠多夢、盜汗、遺精早泄、腰膝酸軟、兩腿無力。
“一說到陰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服用六味地黃丸,其實這并不完全正確。六味地黃丸是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全方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組成,實為肝、脾、腎三陰并補,具體癥狀如下:
腎陰虛:心煩易怒、手心出汗、失眠多夢、盜汗、遺精早泄、腰膝酸軟、兩腿無力。
肝陰虛:兩眼干澀,頭暈耳鳴,脅肋不舒,脾氣暴躁。
脾陰虛:唇干口燥,干嘔呃逆,形體消瘦,饑不欲食,腹脹便干。

實際上,六味地黃丸不單純可以補腎,還具有廣泛藥理活性。近年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六味地黃丸在增強人體免疫力、降血壓、降血糖、對腫瘤抑制作用、 抗衰老、調節內分泌系統作用、對腎功能的影響等諸多藥理作用,在復發性口腔潰瘍、高血壓、糖尿病、腫瘤、亞健康狀態、失眠、更年期綜合征、咳嗽等疾病治療中有很好的療效。
六味地黃丸藥性相對溫和,是滋補腎陰的良藥,但也不能當維生素天天吃,注意服用方法,具體如下:一般主張服用一個月后,停一周;或吃一周,期間停一兩天。(溫馨提示:不同病癥服用方法不同,建議遵醫囑,切忌擅自服用。)六味地黃丸作為“補腎”名藥,歷代醫家對它都是極為推崇,以致于大部分人認為它可以“包治百病”,但其實六味地黃丸并不是適合所有人,所以在用藥之前一定要掌握它的屬性,牢記以上7大誤區,安全、合理的用藥。

廣譽遠作為一家無斷代傳承480年的中藥企業,研發推出的這款六味地黃丸,恪守古法炮制,傳承非遺技藝,以君藥熟地黃、酒萸肉(酒制山茱萸)等六味合用,遵循“打百錘”、“圈百日”等獨特的古法炮制技術,九蒸九炙熟地黃的古方工藝,以黃酒攪拌浸泡,九蒸九曬,達到“黑如漆,亮如油,甜如蜜,香如飴”,得以最大程度發揮藥效。且入口易化,無殘渣。